40 岁学习写作,迟吗?怎样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香港故事】行于千山万水间 “阿姐”汪...,人民网三评“国民素质”之二:文明传承断档了吗?
本月更新8852  文章总数13018  总浏览量1793786

港澳平:“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是新中国光辉历程中的一篇华彩乐章

【境内疫情观察】全国15省新增102例本土病例(3月4日)

正确认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价值,比亚迪多位员工称收到"利润奖"有人得十余万 公司回应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过去这十年,哪些「梦」成真了?

威廉体育

道路更宽敞、村貌更整洁、环境更宜居……如今乡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对乡村的未来发展还有哪些期待?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500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对于乡村的变化,网购更便捷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排在前两位。84.0%的受访青年相信乡村未来会成为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热土”。

4年前,90后肖源来到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在村里承包了土地,种植果树和水稻,成为一名“新农人”。这几年,肖源亲眼见证、亲身体会到了村子的变化。她记得,之前村里有条公路,很窄很颠簸,根本无法会车,如果去村民家,还要走一段泥巴路,一旦下雨很难通行。而现在公路变成了沥青路,道路更宽敞,还有了直通到村民家的水泥路,出行更便利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85后刘帅9年前回到家乡贺州市,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并成立了公司,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返乡这几年,刘帅觉得乡村的风景更美了,村民的生活更幸福了。“现在有些村民到我们公司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方面让他们有了一定收入,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感到自己更有价值、更有尊严了。”

对于乡村的变化,44.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兴起,业态更丰富,43.5%的受访青年感觉是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43.3%的受访青年觉得是数字化赋能农业,生产技术更先进。其他还有: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更完善(42.6%),直播电商发展迅速,农产品“走出去”更容易(39.7%),智能手机普及,乡村生活被更多人关注到了(28.6%)威廉体育,文体场所增多,文娱活动更多样(25.5%)。

张育认为,乡村现在最大的机遇在土地上,随着上一代农民老去,土地会流转到年轻的“新农人”手中,他们拥有新观念、新思路,可以丰富农业种植的模式,收益也会更好。“吸引年轻人从事农业,需要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力,宣讲农业领域的发展机遇,慢慢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在找工作时,把从事农业工作当作一个选择或方向,让年轻人在农业领域既能收获‘面包’,也能实现个人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革命老区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前恒注意到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一组数据:2012年至2022年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陈前恒认为,年轻人开始返乡,一方面来自大城市的推力,比如大城市的生活成本、经济负担、通勤时间等,让一部分年轻人意识到大城市并不是理想的生活地方;另一方面威廉体育,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生活压力也更小,乡村的价值重新被挖掘,产生了新的引力、拉力。这种推力和拉力让年轻人开始评估自身需求,选择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

“农村想要有未来,要发展集体经济。”肖源觉得,近些年农村有许多好的政策,有不少企业、地方与村子结成了帮扶对子。要充分利用现在的政策优势,探索适合村子发展的特色产业。肖源之前到附近的村子考察发现威廉体育,村民普遍会做豆腐,但缺少带头人,难以实现规模化,她提议可以由村集体成立食品加工厂威廉体育,借助定点帮扶的力量把产品销售出去,再不断积累经验,把好品质关,不断走向市场,实现“自我造血”。“村集体有钱了,村里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才能持续跟上,村民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

“现在村里修建了休闲广场,村民可以去跳广场舞、运动锻炼,文化生活更丰富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肖源参与了村里的扶贫工作,教农户养猪、种果树,还设立了就业扶贫车间,带农户做辣酱。如今,原先的就业扶贫车间已经成了标准化的食品加工厂,村民不仅可以来此工作,还能以学徒的形式学习辣酱制作,获得收入。“村里是关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也很有亲切感和人情味,这是乡村的吸引力之一。如今村子越来越美,大家也有了更高的目标,一起把乡村建设得更好。”

威廉体育

从制作盐渍加工产品延长保质期,到研发海菜冻干、速冻产品,乃至正在推进的即食海菜汤威廉体育,他们四处碰壁,却从未想过停止或放弃。在资金短缺、市场局限的重压之下,他仍愿做站在产业前端的探路人,探索将海菜花加工业从纸面变为现实的可能。虽未见到本人,但我们依旧从电话那头他的声音中感受到了一个坚守者的热爱与“相信”。

他们之中,有人在初中、高中的时候曾经被交大支教的老师教过;有人已经离开洱源发展自己的事业;也有人正巧是洱源的一名视频博主,想要通过视频宣传并发展洱源的旅游业。从网友们的留言和视频博主介绍洱源的视频里,我们再一次看见了和我们印象中相同的洱源:并不方便的交通、亟待发展的产业,当然,还有这片土地上勤劳乐观的人们。纵使我们已经离开了洱源,但一路以来的观察与调研已经让我们开始关注洱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