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曲艺名师对话暨专场演出在京举办,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以色列对伊朗袭击最新情况,大雾黄色预警:京津冀等6省市有大雾天气 局地有强浓雾
本月更新7810  文章总数78473  总浏览量5097950

张雨霏汪顺芭莎封面

邓文军就任新三板创新层公司飞利富董事

杭州亚残运会将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挥巨大推动作用,陈树人纪念大展开幕 重现岭南画派创始人诗意人生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千万粉丝直播间被质疑变相涨价:消费者称“99元大虾”实付需121元

ng28南宫国际

由加拿大剧作家白仁耐(Leanna Brodie)和施崇梵(Jovanni Sy)伉俪耗费6年时间创作的这部剧,讲述了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与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合作,在1983年将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搬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人艺)舞台的故事。《推销员在中国》表现了在这一中美文化交流史上深具意义的联合创作中,两国艺术家之间的文化冲突、相互理解和妥协,以及各自的内心省思。

施崇梵:的确花了这么久时间。如果没有疫情,也许它会提前两年问世。编写这部剧是白仁耐的主意。当时我们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市(Richmond)。我那时在那儿管理一家地方剧院。列治文55%的居民是华人。但这家剧院的观众约95%都是白人。我想扩展剧院的视野和剧目,使之成为更受欢迎的空间,也更像它所在的城市。

白仁耐读到了阿瑟·米勒的回忆录《推销员在北京》,认为它对列治文这座城市来说是个很好的故事。我认为,这座城市变化太快。先定居于此的人与新移民之间出现了某种紧张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话剧反映出在文化差异颇大的情况下,相互理解时的那种挣扎。当人们是如此不同时,他们需要共同努力,克服彼此间的差异,尝试达到相互理解的新水平。大概2017年,这部剧作开始创作。温哥华的剧作家戏剧中心后来将剧本初稿送到斯特拉特福戏剧节,并获得了支持,于是展开了后续合作。

施崇梵:排演这出戏就像是以一个完美的方式来讲述关于性格迥异的人们克服彼此间差异的故事。第一次与他人合作时你必须学会理解对方是什么人。这个故事可谓是近乎绝佳的例子,当中有文化鸿沟、语言鸿沟。故事发生在1983年的北京,与今天的北京完全不同。那时,中国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才进行了4年。我认为,西方和中国之间还有着很多误解与不信任。现在是一个讲述这两种不同文化故事的好时机,而这两者都是拥有伟大历史的文化。

阿瑟·米勒的剧作中有很多方面对于1983年的北京观众来说很难理解,因为他们不像今天的中国人这么熟悉西方。剧中很多概念,诸如人寿保险、上门推销员,在当时的中国甚至都不存在。那部剧有一些非常精彩和具有普遍性的地方。正如米勒和英若诚所说ng28南宫国际,归根结底,《推销员之死》是关于父子之情的戏剧。他们相信这是具有普遍性的。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那部剧取得了巨大成功,并获得全世界广泛关注。

施崇梵:挑战之一是这部剧的规模和雄心。剧中约需20名演员,其中15人的对白要用普通话。全剧约40%是用普通话表演的。翻译张放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助理导演王方正和来自新加坡的语言顾问兼普通话教练赵娜,也对演员提高普通话表演的精准度起了关键作用。我有着从事双语和双文化环境工作的职业经验,知道需要在各环节做额外的步骤,才能让团队舒适地使用非母语工作。

施崇梵:我同意。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譬如中国有高铁等现代化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而我们的挑战是尝试描述一个还处于相对贫穷时的中国。除非观众上年纪了,否则较难理解这一背景。当时中国刚走出动荡ng28南宫国际,经济改革刚起步。我不认为这部剧有助于解释今日的中国,但我认为人们也并不像难以理解40年前的中国那样难以理解今天的中国。今天也许很多人都了解中国是世界上先进的国家之一。

施崇梵:剧中很多内容是关于英若诚感到自己两只脚踏在不同的文化中。我不像他那样会说两种语言、熟悉两种文化,但我很高兴也能感受到自己属于两种文化。尽管我并非在中国长大,也不太懂中文,但我感到有些方面会点点滴滴渗透到任何有中国血统的人身上。我认为我与剧中人物的文化教养是相似的,对于如何行为及如何尊重他人的期望都很敏感。我很幸运,有很多文化顾问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ng28南宫国际

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来自7所高校、10个国家的17名佼佼者从近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决赛现场,选手们围绕“我与中国的故事”讲述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文化体验等精彩故事,分享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和美好期待。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最佳台风奖、最佳创意奖、声情并茂奖、最具感染力奖各1名以及优胜奖7名。同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广西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比赛现场,选手们的演讲各具特色,有的展示了中国武术,有的演唱了京剧,精彩纷呈。来自越南的邓竹梅分享了她在中国的“二维码时代”生活体验,感受了中国科技的便捷与高效;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曹阳则讲述了他与中国非遗的邂逅,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喜爱;来自马来西亚的蔡忆茵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题,分享了自己在中国求学路上的坚韧与执着……他们的演讲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大赛自5月20日启动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吸引了在华国际学生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10月25日ng28南宫国际,作为决赛前夕的重要预热活动,大赛组委会组织入围决赛的选手们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知中国”活动。选手们参观了上汽大众工厂,亲身感受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在嘉定南翔,选手们体验非遗小笼包制作,品尝地道的中国特色美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次活动不仅让选手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他们的演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一级巡视员景莹表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文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国际学生们选择用中文讲述中国故事,不仅是对自己语言能力的挑战,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度探寻与传播。她希望选手们能够珍惜这次机会,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真实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爱上中国。